- 手机:19379329872
- 电话:090-34759918
- Q Q:419717583
- 邮箱:admin@ledjab.com
- 地址:甘肃省嘉峪关市市北区电国大楼53号
学习四史丨重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来源:泛亚电竞官网 发布时间:2022-10-14 13:28nbsp; 点击量:
从“国军为人民服务处”关门大吉说起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指挥所部国民党军占领空城延安后,为了招揽黎民回延安城,搞了个“国军为人民服务处”。服务处挂牌那天,很是热闹,因为张贴的通告说,只要回到延安城,不管男女老幼,都可领取救援金法币20万元,或者布二尺,或者米二升。
虽然热闹了几天,但陆续回来的延安住民不到两千,有一条叫做铁匠街的街道始终没有一小我私家回家。胡宗南发现,这样下去,实在是难以负担。更重要的是,老黎民把钱领走了,但人也走掉了,而且还不领情,不说国民党的好话。
最后,这个机构只得悄悄地关门,空留一个传世的笑柄。自诩“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胡宗南,实在搞不清楚,共产党之厉害,盖因其“为人民服务”。那么,为什么自己搞的这个“为人民服务”不受老黎民待见?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能够赢得人心?“为人民服务”到底是怎么个搞法?其实,毛泽东早就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全面论述了什么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普通战士张思德的故事与《为人民服务》的问世 《为人民服务》揭晓于1944年9月8日。
这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身世贫寒,1933年18岁时到场革命,22岁加入共产党。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烧炭,因炭窑崩塌而殉职,年仅29岁。
张思德的一生很短暂,却很是精彩。他从军11年,入党7年,3次负伤,3次过草地,履历过长征,当过通讯班战士、特务连战士,最后是警卫团战士。他曾在战斗中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多次负伤,被人称为军中“小老虎”。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战士,他牺牲后,中共中央专门为他开了追悼会,有1000多人到场,毛泽东到场了追悼会,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并揭晓了即兴演讲。这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在其一生中树立过两个影响深远的普通战士范例,一个是战争年月的张思德,另一个就是建设年月的雷锋。
两个普通战士,都是把短暂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模范,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形象代表。 “完全彻底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础宗旨 《为人民服务》篇幅不长,仅764 字,常读常新。
通过颂扬张思德“为民而生、为民而死”的精神品格,毛泽东形象论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宗旨,回覆了“为什么人”这一基础问题问题。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完全的、彻底的、始终如一的,而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 《为人民服务》开宗明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向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事情的”。
毛泽东用“完全”、“彻底”这两个最高修饰词,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基础态度。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共产党人除了为人民服务,再也没有任何其他此外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共产党人都要为人民谋利益。完全、彻底,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虚心冒充。对共产党人来说,“完全”“彻底”为人民,就是一种永恒的爱、一种最终的信念。
这种爱和信念,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而不是一阵子,更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全面的、系统的,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罗着多层寄义和事情要求。像胡宗南那样仅仅设一个为人民服务处,而没有其他事情相互支撑,是干不下去的。
仅仅靠小恩小惠,更收买不了人民。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从“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对对错”“如何做好事情”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全面性。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生死观。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客观纪律,也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看待死亡的态度。
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人首先要挣脱“死亡焦虑”,坦然面临生命的有限性,不怕牺牲,拒绝做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共产党人更要认识“死亡的意义”。毛泽东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论述了共产党人“死的意义”。
这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聚敛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了人民而牺牲,精神才气永生,灵魂可以不朽。张思德的死,为什么“重于泰山”?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所以死得其所。
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纠正错的”。任何人都市犯错,共产党人也会犯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纠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里的“好”,就是“对人民有利益”的工具,是满足人民真实利益的“好”与“善”。所谓“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错误”,是与客观实际纷歧致的认识或在实践上违背客观纪律的行为。
二是指“缺点”,是我们事情中存在的不足、缺点和问题。《为人民服务》举了精兵简政的例子予以形象说明。
延安时期,我们党接受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的建议,边区党政机关一连三次精兵简政,供养人口总体淘汰70%。通过大生产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难题。
人民群众是从切身的生活中感受到,共产党人是站在人民态度上为民谋利,而不是把人民作为自己评功摆好的工具。所以,黎民才会将“人民救星”这块匾高高举在头上。 践行党的宗旨,离不开“努力奋斗”的责任继承。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为人民谋幸福”实际行为中。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配合革命目的,走到一起来”,致力于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解放人民,正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先忧后乐的使命继承。有了这种努力奋斗的继承精神,张思德在平凡的事情中默默奉献,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从张思德的履历看,他是个老红军。长征竣事后,那些年跟他一起到场革命的老乡都成团级以上的干部,而他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
但张思德始终听从党组织的摆设,无论做什么都无怨无悔。从不为职位、为名利琐屑较量,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毛泽东说,张思德最大的优点就是只做事、不吭声,嘴巴都长到别人身上去了。
无数像张思德这样的普通战士的默默支付,才支撑了我们全部的事业。 第三,对践行人民宗旨的楷模,要通过制度摆设予以表彰,让全党学习。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
要使这样一种价值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将这种价值判断予以制度化,使之成为一种老例、一种传统。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就提倡,“为张思德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就实现了将抽象的价值判断化为详细的制度摆设的转换,也使人民群众从追悼会这一制度形式中感悟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在表彰践行人民宗旨楷模的运动中,制度规范为共产党人的现实运动提供规则、尺度和模式,为共产党人能够、应该、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克制做什么,提供了引领性的回覆,真实地影响、制约、塑造共产党人的实践运动。
同时,这种制度摆设具有恒久性和稳定性,也给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秩序,引导社会实践实现有序的变迁。 重温《为人民服务》,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罗致不停前行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更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缔造百年传奇的精神内核。
“国军为人民服务处”挂的是“为人民服务”招牌,实质却是某些人以此慕虚荣、务虚功、图虚名,难怪老黎民不买账,更难逃短命的下场。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本文关键词:泛亚电竞官网,学习,四史,丨,重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本文来源:泛亚电竞官网-www.ledjab.com
推荐新闻 MORE+
- 银川:农民进城务工可灵活选择医疗保险 2022-10-14
- 小学语文知识:形貌谦虚的词 2022-10-14
- 学习四史丨重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2022-10-14